——省结核病防治院、省第五人民医院发展写真 香港正牌挂牌之综合挂牌、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省直三级甲等结核病专科医院,承担着全省结核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及管理任务。 近几年来,该院瞄准打造专科医院特色诊疗、争创全国一流专科医院的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质量建院的发展战略,把“树立形象、强化管理、加强学习、狠抓质量、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突出“精、准、细、严”四字方针,实现了基础设施条件升级、综合诊治能力升级、医务人员技能升级三大目标,成为我省医疗卫生系统设施条件、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均达先进水平的专科医院,先后荣获“2012年中国最佳特色诊疗专科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创先争优评活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院长刘锦程荣获“2012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杰出贡献功勋人物”、“全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称号,一批科室和个人受到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固本强基 破解发展瓶颈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该院业务单一、国家投入不足,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基础落后,后勤供给设施老化,职工生活条件差,人才流失多,技术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医院的发展。近年来,该院领导班子为破解发展瓶颈难题,积极争取政府投入、项目支持,同时还立足现实,积极应对,抓管理,抓质量,抓服务,创造条件,克难攻坚,使医院基础设施和职工生活条件基本好转。 2012年,该院投资376万元添置了冷冻治疗机等一批大中型诊疗设备,改善基础诊疗条件;投入315.6万元全面更换原HIS系统,新添病历、LIS、管理等系统,推行医院管理数字信息化;改造水、电等保障供给设施,将电力由700KW扩容至2100KW,新开2口深水井,改造了生活区锅炉房、供暖管网及附属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深化改革,病员、职工餐厅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总建筑面积18242平方米的两栋12层小高层职工住宅楼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新建3000平方米单身职工楼也即将启动。同时,领导班子放眼长远,认真调研,精心绘制发展蓝图,已向上级呈报了新建结核病住院大楼、医技楼等一批项目及土地征用、建设资金的请示报告,并申请加挂陕西省传染病院、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牌子。突出优势 打造专科医院特色诊疗 该院距市中心25公里,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内无省市级综合医院,医院对周围的病源和各类医院的分布进行了准确评估,形成了“一专多能”的远景规划。一是重点发展结核病专科。二是以发展综合医疗为目标,努力拓宽医院在结核病发病低峰时段的生存发展空间,经上级批准,医院加挂了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牌子,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实现“强化重点特色、拓展综合医疗”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医院实施“专、精、细”的学科发展和业务建设的策略,积极开展复治难治性肺结核和脊柱、骨关节结核特色等八项专科特色诊疗业务,积极应用低频超声靶位透药和支气管内膜结核气管镜下冷冻治疗等新技术,创建优势学科、重点科室。另一方面,调整了专业学科结构布局,优化组合,将妇产科并入外科,调整了综合楼、门诊楼的布局等,改建了内窥镜、手术室流程,实行药师、影像医师、护理师参加业务查房和病案讨论制度,强化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协作,有力提高了医院的综合诊治水平,开创了医院专科医疗向综合性医疗发展和一专多能的新局面。开拓创新 争创全国一流专科医院 该院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入手,近三年引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近58人,26人晋升了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改善了医务人员结构。采取邀请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学术交流、会诊、派出参加各类专业性会议、开展院内各级人员培训等措施,加强人才培养。2011至2012年,约15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及学术讲座,人才培养经费从3年前每年3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30万元。 为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医院制定了近期及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培训制度措施,通过召开研究生座谈会、专题报告会,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医院现参与国家级4项重大科研课题,2012年,申报课题14项,中标“十一·五、十二·五”省科委课题5项,省卫生厅2项,医务人员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近50篇。 该院始终把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强化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永葆专科医疗品质。严格按照医院等级评审要求设置了业务主管部门,明确职责,修订制度,设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各类考评小组,健全建立各项制度、流程、质量考核标准十大系列近千项,并从严格检查运行病历、出院病案和各类检查报告入手,从严质量考核,确保病历质量持续改进和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定期出刊内部《医疗工作》、《护理天地》等简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已成为持续改进医护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情系患者 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为了给患者创造更好的就诊环境和服务,该院在候诊区设立了导医台,配备饮水机、针线包、轮椅、担架,设置户外休息椅、路标指引牌,落实了门急诊、出入院的服务流程,实行“无假日”门诊,急会诊专家8分钟以内到位,六辆救护用车全天候免费接患者住院,使就诊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该院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各项医疗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实行收费标准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坚持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度,实行各结核内科执行每天科主任轮流二线值班制度,规范了院内危重症患者会诊、转诊制度和患者知情与告知的规定,进一步维护患者的权益。 为了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医院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三好一满意”、“三问三解”等一系列活动。每天三个组分别由院级领导、科级干部参加临床科室晨会,深入科室,为一线服务;对病区规范管理,常清洁、常整改、常规范、开展温馨服务;重视患者感受、意见、建议,通过满意度调查和定期征求意见,针对性改进,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行业新形象。2012年,该院实现了年总收入10831.21万元,同比增长46.81%,但住院病人日均费用仅为353.51元,为全省同级医院最低。 大爱无疆 弘扬扶危济困正能量 今年3月11日,临潼区相桥中学15岁男生刘伊凡,转入该院外科后,经专家会诊,初诊为腰3、4椎体结核伴左侧椎旁脓肿形成。需尽快施行腰椎3、4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预计住院治疗3-4个月,出院后还需复查、化疗1-2年,估算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6-7万元,整个疗程需10万多元。由于该患者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失去联系。多年来,刘伊凡一直和73岁的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辛,孤残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 院领导得知这一特殊情况,当即表示:“如果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一个年轻的生命致残、凋零,那么有愧于我们‘救死扶伤 ’的神圣职责。我们是公立医院,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我们会义不容辞。”医院立即成立了救治工作小组及专家诊疗小组,制定治疗方案,医护、后勤服务部门负责患者生活、饮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同时,院领导作出了对患者医疗费实行减免的决定,由医院承担患者农合报销后的全部医疗费用和治疗期间所有生活费用,并号召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捐助。3月15日,院领导率队专程奔赴临潼看望刘伊凡的祖母,当老人家接到油、米、面和1000元慰问金时感动地热泪翻滚、一时语塞! 近日,省医改办有关领导来院调研时得知此举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你们虽然是省级大医院、公立医院,但是在经济效益还远不如某些大医院的情况下,你们没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选择了社会责任,你们是在做实事,做善事,真正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字,是社会正义力量和社会主流的体现,用行动诠释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和深化医改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