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况且、况且、况且……”“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前方到达绥德车站,请下车的旅客,带好您的行李,做好下车准备,祝您旅途愉快!”离乡千里,此时听到广播里那亲切、可爱的地方,是心底曾无数次呼唤的地方,如今已尽在脚下。
清晨人潮如涌的火车站寒风凛冽,可它挡不住游子思乡回家的心,随处可见携满行李的人们此时都赶在大年三十回家与亲人团圆,我如同他们一样。
从县城只需十里路,就可到我们村。走在乡间小路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村口的几家小卖部,年货都摆到了门口,从春联条幅到油彩年画,从烟花爆竹到糖果礼品,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购买年货的人当然也不乏凑热闹的人,摩肩擦踵,前呼后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山中处处可见的窑洞,这是陕北的一道风景线,看那远处胶土山坡上塌陷的窑洞,早已人去窑空,院里杂草丛生,唯有一棵孤独的枣树傲然挺立在寒风里;如今的陕北窑洞多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处,比以往讲究了,排场了,瓷砖贴面,白格银银的门窗,红格艳艳的对联,多姿多彩。整洁的院落,宽宽敞敞,干干净净,墙上火红的辣椒,槐树上堆堆的金玉米,鸡叫狗咬,石磨石碾,浓浓的黄土情扑面而来。
2015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基本都在黄土高原,绥德满堂川等地取景,引得全国各地的文人义士前来参观;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和他的战友还在陕北不少窑洞住过,曾在袁家沟的窑洞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雪》,所以陕北的窑洞功劳赫赫,殊荣多多,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陕北文化,在那里陕北的父老乡亲过着酸甜苦辣,有滋有味的日子,它是游子们心中的奢望。
“咚……嘎……”不时有燃爆的炮在黄土高原间不停的回旋;远处,村里组织的锣鼓秧歌队,正在村委会新建的广场上,敲锣打鼓,扇扇子,扭秧歌,队形缠绕如蛇,队员们也格外卖力,扭出各种姿势,每到此时,村民们有骚动的跟着样扭的,有围观的,也有那大婆姨小媳妇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娃娃们则簇拥在队伍后面美滋滋的瞧着;完全不压于城里人广场舞的气氛;再走近些,那“咚嚓……咚咚嚓”鼓乐喧天,震耳欲聋,瞧见前面许多熟悉的面孔,叔叔婶婶,大爷大奶的,赶紧上前请安问好。再看那人群中,有几个老少爷们挥舞着鼓槌,提着铜锣,“张牙舞爪”的围着一个大红鼓,非常起劲且有节奏的敲打着,他们看到我的到来,敲打的更加起劲,鼓点也更加动听,似乎是借此欢迎我的归来。“咚咕隆咕咚……”“咣……”“铛铛嚓……”的锣鼓声,在村子上空回荡……提醒人们,要过大年了。
此时,即便是中午,家家户户,脑畔上的烟筒里,依旧炊烟袅袅,肯定都忙活着一年难得一次鸡鸭鱼肉缺一不可的十几道菜。
终于走到我家坡低下,顺着青砖向上望去,硷畔上站着的,老爹老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在向我招手,他们是在等候我回家的,我的亲人,只听得侄女,侄子们齐声喊到“姑姑……姑……”这样的重逢曾多少次在梦中演绎,未语泪千行,把酒诉衷肠;新春贺吉祥,幸福乐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