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疾病专题 > 正文

疾病专题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活动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它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

因其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慢阻肺的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亟待加强。

二、慢阻肺怎么预防?

1.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2.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3.加强职业防护,减少环境中粉尘或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4.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

5.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

慢阻肺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为高危人群:

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4.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四、如何发现慢阻肺患者?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行慢阻肺筛查,必要时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因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岁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

五、慢阻肺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慢阻肺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

1.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

2.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3.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

4.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

5.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返 回